close
兩儀是東協第一大製糖集團,並標榜環保綠能,利用「一蔗多吃」延伸產業鏈的生產模式,正好與「泰國4.0」的精緻農業目標,不謀而合。

兩儀集團在泰國,無人不知無人不曉,家家戶戶使用的白糖,包裝上印刷著「Mitr Phol」的字樣,便是兩儀集團出品。

兩儀是泰國第一大、乃至於東協第一大糖業集團。位於曼谷素坤逸路的總部大樓,會議室的牆上,掛著廣西楊浦南華糖業集團致贈的牡丹國畫,代表著中泰兩大糖業公司合作的淵源及情誼。

滿頭銀白色的頭髮,濃濃的溫文儒雅氣質,今年68歲的兩儀集團董事長伊沙拉(Isara Vongkusolkit)出現時,臉色比年輕人還紅潤,和藹的眼神、可親的笑容,彷彿是從童話故事中走出來的慈祥老爺爺。

出自泰國商界四大家族之一的汪古順吉家族,伊沙拉卻完全沒有威勢逼人的架子,拉開話匣子,一路健談到訪問結束。

身為東南亞糖業巨擘,兩儀集團在泰國擁有六座糖廠,日榨甘蔗量達17萬1500噸。還是中國第一家製糖業的外商,在內地蓋了七座糖廠,康師傅和統一在中國做飲料,用的都是它的糖。

家族事業廣 含煤炭生產、房產投資

海外觸角同步深入寮國,並收購了澳洲第三大的馬里伯勒製糖廠(MSF Sugar),外銷歐洲。歐洲人喝咖啡,至少有三成的機率會加到它的糖。

糖業之外,該家族的萬浦(大眾)公司是泰國第一大及東協第七大的煤炭生產商,愛侶灣公司則穩居泰國飯店類房地產投資的龍頭地位。

2016年,《富比士》泰國50大富豪榜上,伊沙拉本人更以11億美元(約台幣340億元)身價排名第20大富豪。

「它排名排錯了,」提及這項「榮譽」,伊沙拉神情淡淡地說,《富比士》是以上市公司市值進行財富統計,但兩儀集團並未上市,許多資產並未被列入計算。

言下之意,是暗指自己的排名應該要進入更前面幾名嗎?伊沙拉擺擺手,低調表示不願意深入再談。

伊沙拉所在的汪古順吉家族來自中國大陸,是從廣東汕頭移民到泰國的客家人,在泰國中部的叻丕府萬磅縣以種種甘蔗起家,並從甘蔗中提煉出糖漿賣給糖廠。

第二代的伊沙拉,在兄弟姊妹八人中排行第七,1973年到美國留學,主修工商管理。先前,家裡的糖廠因為獲得台灣台糖技術人員的協助愈做愈大,於1956年正式註冊為兩儀糖業公司。

實踐零浪費循環經濟 減碳環保

返國後幫忙經營家族事業,伊沙拉到現在仍然印象深刻的是,當年蓋新廠,還是他在地板上畫出結構設計圖,再請工程師照著做,十分克難。

在世界糖業的立體座標上,兩儀的經營臉譜極為特殊。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,它獨創的「零浪費」循環經濟模式至關重要。

兩儀的糖廠無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,不再是人們眼中的排汙大戶,而是環保綠能工廠。

站在兩儀糖廠的高處往下望,最吸引眼球的是滿載甘蔗的大貨車,將近20多輛,分成三列依序開進廠內,接力把甘蔗倒進餵蔗台。

從高高的煙囪中冒出來的白煙,並非燒煤產生的廢氣,而是水蒸氣。不燒煤的話,糖廠拿什麼來發電呢?答案是榨汁後的甘蔗渣。

1000萬噸的甘蔗,大約會製造超過100萬噸的蔗渣,當柴燒的話,每年約可產出高達13~15萬千瓦的電。

有時候電用不完,就賣給電廠。兩儀在泰國設有六座電廠,發電量高達400兆瓦。一度電賣五泰銖的話,一年可以額外為糖廠「補貼」2億泰銖(約台幣1.8億元)。

蔗渣除了供應發電,還能生產高品質的蔗木板,有益於減少森林的砍伐。

與糖廠一牆之隔的酵母廠,同樣是兩儀集團布局循環經濟中的一員,它利用的是甘蔗榨完之後剩餘的廢糖蜜,生產出高活性的乾酵母,用於麵包發酵。

「我們從全球引進不同的高科技,」伊沙拉指出,開發了一系列從種植到新利用價值的技術。

用循環經濟的眼光看甘蔗,甘蔗渾身都是寶──製糖以外,蔗葉可作養牛的飼料,蔗渣可用於發電與建材,廢糖蜜可用於生產乙醇和酵母,濾泥則可變身有機肥。

一蔗多吃,延伸產業鏈的生產模式,無疑大大提高了甘蔗的附加價值,同時減少碳排放,保護了自然生態。

「CSR(企業社會責任)是兩儀集團最大的賣點,」現代行銷學之父科特勒(Philip Kotler)在2016年的新書《新東協.新思路》(Think New ASEAN)中寫道,兩儀最寶貴之處,除了將甘蔗從頭到腳「吃乾榨盡」的循環經濟,更在於讓蔗農也嘗到了甜頭。

兩儀與蔗農簽訂收購協議,破天荒採取預付款和補貼,讓蔗農無須擔心資金,只需專心種植甘蔗。兩儀更大方分享自家的研究成果,幫助蔗農進行病蟲害的防治,並引入先進國家技術,引導蔗農「科學種蔗」。

在「泰國4.0」的國家計畫中,高效農業與生技、食品創新均是重要一環,兩儀做為糖業老大,躬逢其盛。

農產品加工 台灣合作空間大

「農業4.0要發展的是精緻農業,」伊沙拉指出,泰國所生產的甘蔗、木薯、稻米均是獲得全球認證的優質原料,經過多層次加工,能製成化妝品、機能食品、替代能源,甚至是藥品,可以進一步提高附加價值。

農產品加工是台灣的強項,就像當年兩儀集團自台糖取得升級技術,伊沙拉認為,台灣也可以透過雙方的產業合作,為泰國的「農業4.0」插上騰飛的翅膀。

兼任泰國工商總會主席的伊沙拉,為組織內4000多位中小企業會員發聲,相當看好「泰國4.0」,尤其是東部經濟走廊計畫(EEC)建設計畫,以幫助泰國的製造業出口轉型為目的,將促使經濟結構升級。

泰國政府已經曾諾將在未來投入3兆餘泰銖於公共建設,「我要協助確認這些錢真正投入到正確的地方,」伊沙拉判斷,2017年泰國GDP成長3.5%~4%,「是公允的推測。」

「泰國4.0」在伊沙拉眼中,看來也是項「甜蜜事業」,有望跟兩儀集團的製糖循環經濟,一起甜甜蜜蜜走下去。

轉載自遠見雜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p忠 的頭像
    tp忠

    泰好吃喝玩樂投資房地產的部落格

    tp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